西坑小学开学铃声不再响起 同安8所偏远乡村学校停办

qzlx.fjnet.cn 2014-08-23 09:39:38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刘玮  

编者按

高远的群山,崎岖的山路,只有几个学生的小学———大多数读者也许不知道,就在我们厦门,还有这样的学校存在。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但位于同安区莲花镇的西坑小学却因为没有生源而悄然关门。西坑小学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时代的大潮下,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这些偏远农村的小学坚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里娃的求学路注定比城里的孩子多了几分坎坷,今天,晨报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反映他们的期盼、喜悦和纠结,我们欣喜地发现,同安区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出了我们通过这个报道想传递给读者的想法:“只要教学点里还有学生,我们就会坚守,就会给他们配好老师,总之,学校不会放弃一个学生。”

 

昔日西坑小学如今已经成了村部。记者 白斌斌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白斌斌 见习记者 董春辉 实习生 杨珊珊)

2005年,由于许多家长或是带着孩子外出打工,或是把孩子送到镇里、城里求学,招不到学生的同安莲花镇西坑小学停办了小学部分,只留下幼儿园部分。今年秋季,最后两名学生选择到镇里上幼儿园,西坑小学也完成了它的最后使命。

困境

最后两个学生也走了

学校只能停办

大门紧锁,“同安西坑小学”几个大字留下了岁月磨砺的痕迹,原本的教室牌子,如今已经被医务室等崭新的牌子代替。这是记者在昔日的西坑小学看到的场景。

据西坑村村主任连金磅介绍,2005年西坑小学的小学部分停办之后,因为旧村部比较破旧,村部向学校借用二楼作为村里的办公场所,一楼则是幼儿园。今年秋季,幼儿园仅有的2名学生也要到镇里就学,幼儿园也即将停办,目前已经将一楼校舍改造成村里的卫生所。

连金磅告诉记者,西坑小学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有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部分。由于村里人口比较少,整个学校高峰时也只有40多名学生。由于西坑村地处偏远,老师每天往返费时,这也给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渐渐地,有些家长就把孩子送到镇里读书,也有外出打工的家长把孩子接到身边,到了2005年,小学部分仅剩一、二年级6个学生,后来这些学生也都到镇里上学,没有学生后,西坑小学的小学部分就停办了。

“孩子刚到镇里的学校,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连金磅告诉记者,除了不适应语言,一些孩子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一开始成绩也比镇里的孩子略差,后来才慢慢跟上。

号称“小西藏”的西坑村。记者 白斌斌摄

现状

学生化身“游学族”

每周往返家校

“为了回家,我们周五下午的兴趣课没有参加,吃完午饭后不久就去坐车。”在莲花中心小学读四年级的连同学告诉记者,每周五中午吃完饭后,西坑村的45个孩子都会如期坐上返家的公交车。

“这几年茶叶价格也不太好,一些家长干脆带着孩子到镇里或者城里打工。”村主任连金磅告诉记者,村里570个人口,除了带孩子外出上学的村民,和“游学”镇里、城里的孩子,平常村里最多就200人。

根据学校规定,只有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办理寄宿,有些家长就选择雇保姆照顾孩子,周末保姆带着孩子回家,由于村里的一些孩子从小就过着这样的“游学”生活,“独立能力远超同龄人”。

连金磅坦言,根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游学的孩子,平均每个月要多花费上千元。但是,对于这样的额外花销及艰辛,村民连银真并不在意:“这点钱和孩子的前途比真的不算什么。”

对话:"游学生"连佳垚

每周最开心的就是坐车回家

今年秋季,连佳垚就要上莲花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了。因为家里希望让她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从6岁起,她就被送到镇里面上幼儿园,家里给她雇了个保姆专门照顾。因为常年不在父母身边,小连养成了很强的独立能力。

每周五吃完午饭,连佳垚和同村的另外44个学生都会拿起整理好的行囊,坐上公交车,在狭窄的山路上“绕啊绕”,一个半小时后,她们就来到距家10多公里外的白交祠村。这个时候,父母都在车站等候已久,再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摩托车车程后,一家人才能抵达西坑村的家里。

连佳垚告诉记者,每周最开心的就是坐上车,回到家和父母团聚。但是,每周日吃完午饭之后,她又得坐上摩托车前往白交祠公交站,坐公交车回学校,开始新一周的独立生活和学习。

谈到每周要来回颠簸72公里的山路,略带羞涩的她嘴里说出了一个字———“累”。不过,这也让连佳垚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现在坐爸爸的车出去玩,就算车子开得比较快,我都不会晕车了。”

(晨报记者 白斌斌 见习记者 董春辉 实习生 杨珊珊)

教育部门:

生源不足 部分学校难以为继

“学生数量减少和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是学校停办的最主要原因。”谈到西坑小学的现状,莲花镇中心小学的叶校长认为,西坑村本身人口少,每年的新增人口也不多,按照规定比例,学校只能配备一名教师,一名教师教授所有科目,家长普遍觉得质量会受影响。因此,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家长们都会选择送孩子到山下的莲花镇中心小学读书。

据叶校长介绍,学校方面对这些学生也很重视,每个月会补贴每人200元生活费,这也给家长送孩子到镇里读书提供了便利。

同安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同安区类似于西坑小学这种情况的乡村教学点有8个。“不少教学点都是在山里面,可能有些家长会把孩子带到外面的学校读书。但是不管怎么样,学校尊重家长的选择,无论是剩两个班,还是剩两个学生,只要教学点里还有学生,我们就会坚守,就会给他们配好老师,总之,学校不会放弃一个学生。”

集美翔安:撤并学校 提升教学质量

晨报记者 陈佩珊 张尚初 陈璐

记者从翔安、集美教育部门了解到,2005年前后,翔安撤并小学17所,而集美区则将37所小学整合为31所,撤并200人以下的6所小学。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随着撤并的进行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两区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整体条件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此外,2003年海沧建区后,区内的3所乡村小学因征地拆迁进行合并,成了现在的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由于工业带来的大量外来人口,乡村小学生源稳定,仍正常招生。

整合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2004年,翔安撤并小学17所,其中大嶝镇3所、新店镇4所、马巷镇4所、新圩镇2所、内厝镇4所。而集美区采取的则是调整辖区学校布局的方式进行整合,将37所小学整合为31所,重点建设14所小学,保留18所小学,撤并200人以下的6所小学。

谈到撤并的主要原因,翔安教育局有关人士认为,部分乡村小学生源逐渐减少是撤并的主要原因。此外,教师兼任多学科的教学工作,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数量多、规模小、经费少,办学条件简陋。

集美撤并学校的原因则不尽相同。据介绍,受过去“村村办学”观念的影响,集美以前的小学布局点多面广,存在班多生少、资源分散等特点。为了更好整合资源,集美区把学校的撤并与精品校的拓展结合起来,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集美新开办多所小学

翔安区的被撤学校与合并校之间距离都比较近,合并校条件也都相对成熟。撤并整合之后,各相关部门着手学生上学路的建设,合并校的食堂、住宿等后勤都得到了完善。目前,乡村小学教学环境、质量的提升都得到了重视。尽管个别学校仅有个位数学生在读,但硬件设施、师资配备也都有了保障,近阶段并无撤并乡村小学计划。

集美教学资源整合,刚开始还有一些家长不理解,但是随着孩子的成绩提高,学习态度变得积极,家长观念也有了改变。

近年来,由于辖区生源持续增长,集美区学位日趋紧张,招生形势更加严峻,集美区不仅没有撤并小学,反而新开办了多所小学。记者从《集美区2014年小学招生工作意见》中看到,目前,集美区共有47所公办民办小学可实行划片招生。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