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福祉——蕉城区洪口乡脱贫致富纪事

qzlx.fjnet.cn 2014-08-11 09:54:33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薪火相传谱新曲

宁屏公路宛如一条彩带将上游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白水洋地质公园,与下游“世界天然良港”三都澳紧紧连接在一起。居于其中的洪口旅游因为将军顶、母鸡寨、勒马回朝、金钟覆地、梦笔生花等座座青山,而魅力陡增,成为“强乡富民”的又一新增长点。

2013年10月8日,市委主要领导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来到洪口乡调研,为当地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他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业要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同时一定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要发展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旅游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组织有意参与旅游开发的农户到外地开阔眼界,学习外地成功的经验;要将外地有意发展旅游的大公司、大企业引进来,促进洪口乡旅游业快速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用自己的亲身践行,留下了求真务实的好作风、好传统,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闽东干部,激励他们多为贫困乡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尤其是“四下基层”制度成为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工作开展的“传家宝”,宁德各级领导一直坚持和传承,并不断深化。2012年2月,宁德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即信访接待下基层、解矛盾促和谐;现场办公下基层,解难题促民生;调查研究下基层,解瓶颈促发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解疑惑促落实。鼓励和倡导领导干部跳出文山会海,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洪口无疑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如何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洪口乡干群立足于当地实际,不怨天尤人,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弱鸟先飞”的赶超意识,扬长避短,走出一条适宜自身发展的道路,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近年来,洪口乡正着力建设宁屏路沿线特色生态产业长廊,重点培育库山茶叶、吴峰板栗、朝阳毛竹和红豆杉、吉垅和大道头农家乐旅游、库区淡水养殖等五大产业基地。目前,吴峰村的板栗每年能给村民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洪口乡还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培育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景观农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蕉城区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宁屏公路的建成通车,各级党委、政府的扶贫帮困,进一步拉近了贫困山区洪口与城市的距离,不少村民也因此“挖”到了商机。

黄孝辉是吉垅村村民。走进他家,一层是小超市和餐厅,二层自住房,三层是小旅馆,黄孝辉正在接待过往游客,准备用山里的野菜,村民饲养的鸡、鸭为游客做一顿丰盛的午餐。

部队退伍的他在乡、村干部的引导下,利用造福工程安置点地处宁屏公路边上的优势,成立了宁德市葫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装修房屋、购置设备发展“农家乐”,利用山林资源养殖野猪、鸡、鸭等。目前,小旅馆即将装修完毕,而供“农家乐”使用的厨具、桌椅等设备也都购置妥当。去年,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养殖土鸡和鸭就让黄孝辉增加了10多万元收入。

“百姓的安居乐业,关键在增收。洪口乡毗邻屏南白水洋景区,途经于此的游客越来越多。”黄孝辉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希望通过发展绿色经济,让村民享受绿色福利,过上小康生活。”

经济的发展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造福工程的实施则圆了贫困山区老百姓的安居梦。日前,记者沿着宁屏公路一路西行,穿越横跨洪口库区的天池特大桥,来到曾被称为“挂在岩壁上的山村”的吉垅村。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建筑,一边是功能齐全的村级综合服务站,有村民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森林公安报警点、食堂、卫生间等;一边是岭头岔造福工程安置点,新建的17座楼房规划有序、造型美观。

吉垅村支部书记张伟宁告诉记者:“这里安置着20户从吉垅、尤厝里两个自然村地质灾害点搬出的村民,目前已完成了路灯、绿化及外墙统一装修,大部分人已入住。”

“能住上新房,当初想都不敢想。现在好了,生活有了盼头。”吉垅村低保户郑国民说,“原来一家四口人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土房内,一到雨天,屋内总是一片泥泞。享受到造福工程政策的春风,2012年盖起了新房。现在村里让我负责保洁工作,每个月领取500元工资。”

扶贫扶志,点燃致富的火焰,社会各界也为贫困乡村脱贫致富倾力帮扶。2011年1月,省里下派省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的缪后卫到吉垅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缪后卫3年共筹措各类帮扶资金600多万元,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引导村民种植名优茶,引进茶叶加工企业、兰花种植大棚示范基地等项目,大力增强“造血”功能,让吉垅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增收致富之路得到拓展。

洪口的扶贫开发,是我市扶贫攻坚的一道缩影。滴水穿石、矢志不移,摆脱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任任领导致力扶贫开发,一项项政策推进扶贫攻坚。针对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薄弱环节,市委、市政府把扶贫重点县、重点乡镇和重点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采取区域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措施,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努力培养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力求逐一推进、点上突破、面上推动。近两年来,我市6个省级扶贫重点县累计争取资金达18.3亿元,市配套资金4000多万元,并安排市领导“四下基层”活动预算资金2000万元,解决了一大批制约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

不仅如此,我市还致力于通过在贫困地区集中实施一批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012年以来,全市投入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完成“农村五保幸福园”294个,供养3145户;农村医保、大病统筹实现全覆盖,2013年开展医疗救助31821人次,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3072.6万元;通过完成水利投资18.94亿元,解决59.53万人口农村安全饮用水。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