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民俗文艺节两千居民唱主角 民俗文化遍地开花

qzlx.fjnet.cn 2014-01-09 11:12   来源:厦门日报 

同安区民俗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通讯员 何东方 摄)

悠扬的《鼓浪屿之波》和《走向复兴》器乐合奏曲先后在同安影剧院响起,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阵阵掌声。昨晚7点半,同安区第四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在同安影剧院举行。至此,历时5个多月的同安区第四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正式落下帷幕。

【倾情】 两千名基层群众参赛

在此次文艺汇演中,一半以上的演出人员是来自镇、街的居民。吕小平、林满、甘利云等同安辖区居民作为本届民俗文化艺术节闽南语歌手赛获奖歌手,分别倾情献唱了经典励志老歌《风云再起》和闽南流行乐曲《爱住冶恨内底》等,在台下掀起了一番狂潮,不少居民跟着哼起曲调,沉醉在歌声里。新民镇西塘社区居民、大同街道居民、同安吕实力芗剧团等民间群众团队现场表演的广场舞、芗剧小戏也成为文艺汇演的亮点,吸引居民纷纷赶赴现场观看。同时,2013年同安区重点打造的区直机关“先锋号”管乐队、同安区“同声”合唱团也在此次文艺汇演中献上了精彩演出。

据了解,同安区第四届民俗文化艺术节由同安区委、区政府主办,同安区委宣传部、同安区文化体育出版局承办,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强区战略”为主题。本届艺术节活动包括广场舞比赛、宋江阵及车鼓弄专场展演、南音会唱、闽南语歌手赛、青少年民间绘画(农民画)比赛、“参加一次民俗文化活动”征文比赛等,共吸引了辖区内约2000名居民参赛。

【传承】 民俗文化遍地开花

拍胸舞、赛龙舟、捕鱼、采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农民画再现了同安独特的民俗风情。在本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期间,这100幅均来自此次“青少年民间绘画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在同安区文化馆、厦门市文化馆展出时,得到参展人员、市民的广泛赞誉。

在此次“青少年民间绘画比赛”中,参赛的青少年年龄最小7岁,最大17岁,参展作品中有表现车鼓弄、拍胸舞、宋江阵等民俗文化表演,有包粽子、赛龙舟、博中秋等民俗活动以及憨厚朴实的农民耕种、捕鱼、采果等生产生活情景,画面生动有趣、色彩纷呈,再现了原汁原味的生活,让人耳目一新。

除此之外,来自丙洲村的7岁小孩陈思思和5岁的小孩陈翔宇分别以新编曲目《一蕊小花开真水》和传统曲目《元宵十五》摘得了南音会唱中的“最佳表演奖”和“最佳新秀奖”。“此次南音会唱比赛上有一百多名居民参赛,其中60%以上为学生,多数为小学生。”同安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同安区还在丙洲村(丙洲小学)、国祺中学、银安堂南音社等团队开展南音培训工作。

在本届艺术节宋江阵展演中,洪塘镇郭山村代表队荣获最佳阵容奖。据悉,此前同安曾邀请市、区武术专家等深入郭山村指导宋江阵表演。为将同安的文化瑰宝之一的农民画发扬光大,梧侣学校还专门开设了选修课,同安本地著名的农民画画家柯国庆老师也亲临现场指导。去年年底市、区文化馆还派出舞蹈老师到偏远的军营村,指导当地村民跳广场舞,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使广场舞也逐渐在偏远山区遍地开花。

【参与】 民俗文化活动受热捧

“节目很精彩,此前的每场比赛几乎都有来观看。”新民镇西塘社区的张阿姨告诉记者,自己也是西塘社区广场舞的队员,虽然此次没上台表演,但到场为队员加油仍让自己兴奋不已。“南音会唱、闽南语歌曲我都听得懂,车鼓弄表演很有趣,我很喜欢。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够再看看。”张阿姨说。

据了解,在本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期间,广场舞、宋江阵展演、车鼓弄展演等几乎场场爆满。

据悉,近年来同安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组织人力、物力等大力挖掘、整理和保护民间艺术、传承民俗文化艺术项目等。2007年,宋江阵、莲花褒歌、车鼓弄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同安区还努力锻造“民俗文化艺术节”、“孔子文化节”、“同安农民画”、“苏颂文化节”等一个个文化品牌;精心培植15个民俗文化基地和示范点,使拍胸舞、车鼓弄、荷叶说唱、顺口溜、传统南曲等一个个散落民间的艺术瑰宝从偏僻角落重新迈进艺术大雅之堂。

文/厦门日报记者 卢漳华 赵荣宾 通讯员 陈雅玲 叶少静

责任编辑:邹玒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