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历史形成及现实使命

qzlx.fjnet.cn 2013-07-11 15:26  徐 静 来源:贵州日报 

主持人:党的群众路线被写进党章之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深化和发展?

嘉 宾:实践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后,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拓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解放战争时期,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尤其是淮海战役,被陈毅同志形象地比喻为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转变成为执政党,在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坚决治污、治贪,果断处置了刘青山、张子善,表明了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的决心和态度。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一是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二是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开创性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新进程开启后,邓小平先后指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邓小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倍加珍惜党的群众路线,并在回应现实中作了进一步发展。江泽民指出:“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并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内涵。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总结和提炼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

从党的群众工作到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党的群众工作、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发展全过程,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战胜艰难困苦、不断开创新胜利的根本源泉和动力。

主持人:在历史和现实的回应中,我们该怎样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

嘉 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表述,今天要全面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大致可以从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评价标准、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几个层面来把握。

一是要把握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手段和力量源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向群众做调查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并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二是要把握群众路线的评价标准,即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换句话说,是否践行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路线的程度和效果要由群众来评价,群众才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评价主体,群众是否满意才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评价标准。

三是要把握群众路线的时代特色,即是把握群众路线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是党回应“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尤其是回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挑战的时代要求。

四是要把握群众路线的地域特征。省委提出以“忠实务实实干兴省,同心同苦同步小康”为总载体,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好地回应了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地域需求,体现了践行群众路线的贵州特色。

责任编辑:黄晓夏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