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坚持“标准更高、不留问题”持续抓整改转作风

qzlx.fjnet.cn 2014-10-21 10:45:20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风清气正聚民心 久久为功重实效

荔城区坚持“标准更高、不留问题”持续抓整改转作风

本报讯 (记者 朱金山 通讯员 黄朝霞)10月15日,在荔城区新度镇政府,记者见到了刚下乡回来的该区驻新度镇工作服务队队员黄政平。他说,近段时间,他们全力协调解决城港大道荔城段安置房的办证问题,相关手续办妥后,群众就可领到房产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安置房办证等问题是该区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的热点,眼下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区里继续抓好问题整改,杜绝“闯关”思想,确保取信于民。

荔城区委书记胡国防说,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止境。荔城区委将持续以“标准更高、不留问题”的态度,以钉钉子精神着力整改,不断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深入改进作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目前,该区征求到的784条意见建议和民主(组织)生活会上查摆的384个问题中,已整改到位841个,327个正在整改。

作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的联系点,荔城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作示范、当标杆,聚焦“民意”这一核心,遵循“规定要求高标准、结合实际有特色”原则,围绕“群众对党员干部最反感的行为必须及时有效改、群众最期盼的事必须尽力有效做、群众最急需的事必须尽力有效帮”开展活动,推动干部素质公认度提升、各项事业发展提速、群众满意度提高。

及早谋划,扎实推进。2013年6月中央部署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后,荔城区便行动起来,先学习先查找先整改,就群众普遍反映的部分干部思想、能力、“四风”、廉政等“四种问题”,在全区展开了整改,查摆出“四种问题”591个并整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区坚持“深学”、“细照”,创新推出“红墙、土墙、高墙”等学习教育模式,广开言路听取意见,率先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全市提供示范。

荔城区委活动办负责人说,区里把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哪个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期盼解决就优先整改哪个,先后筛选出3批次29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项目。比如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宜居环境建设及“家园清洁”专项行动,投入1800多万元,集中清理各类垃圾,并完成各镇街、村居道路硬化11.6万平方米,美化绿化3.1万平方米,建设6个小公园、18个激情广场,推进雨污水管道铺设;成立镇街保洁公司,增加投入2000多万元,配强保洁队伍。深入实施“清水行动”,已完成河道垃圾打捞清理450公里、清淤清障176公里,124个涉河村居河道初步实现日常保洁常态化。

10月中旬,记者在荔城区北高镇后积村采访,干净整洁的主村道映入眼帘,一路不时可见保洁人员在打扫。该村老协会会长林金水特地带着记者来到一处健身广场说,这里原来是条臭水沟,如今村里通过截污、清淤等,不仅水清了,一旁还建成了健身广场,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针对群众反感的机关干部闲坐、闲聊、闲串等“五个三”现象,加强督查、出台制度;对于困难户,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贫困家庭精准扶持工作,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在安置房管理、回迁问题上,梳理28个在建、前期的安置房项目,进一步明确建设时限,加快群众回迁。6月底开始的护城河五期安置房回迁目前已回迁600多户、近1000套;西庚39坎、黄石旧街片区改造1-6#楼、鞋服城入口处高速路互通口这3个项目安置房年内可回迁。出台《安置房物业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回迁后的管理与服务,让群众住得舒心……越来越多发生在身边的变化,让人们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气象。

兑现承诺、新风扑面,“一头汗、两腿泥”的干部多了,“四风”积弊不断清除。今年以来,该区开展机关效能督查21批次、问责37人。建立了村、镇、区三级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有代办员,乡镇一级统一规范办理流程,目前有60多个审批、服务事项在乡镇一级就能办理。区行政服务中心则取消或调整审批事项24项、减少环节215个、精简材料99个,平均时限由6.35个工作日压缩至3.97个工作日。

立规矩,管长远。该区从为民、务实、清廉、保证落实4个方面安排41项具体制度建设任务,已制定出台15项、完善9项,另有17项在起草中,包括改进文风会风、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三公”经费支出常态化检查制度等,固化活动成果。比如,在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工作制度上,提出挂钩领导每月至少走访企业1-2次,真挂实挂,强化协调帮扶;在深化落实“三解三促”驻村活动上,要求每月安排时间深入挂钩的村驻村,严格考勤制度,做好“民情日记”,不得搞“走读”。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