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通知

qzlx.fjnet.cn 2014-08-07 11:37:20 来源: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黄丽红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论述,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工作,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取得良好效果。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的工作,对于确保第二批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第一批活动整改任务落地生根,形成反“四风”、改作风,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需要整改的问题就越集中,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兑现承诺的期望值就越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回应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回应对照检查材料查摆的突出问题,回应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回应上级党组织和督导组点明的问题,提出整改落实的具体举措,动真格、打硬仗,出成果、见成效,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现就做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通知如下。

一、持续用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

紧盯“四风”顽瘴痼疾彻底改。在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基础上,前后接续、力度不减,解决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特别是文山会海出现反弹等问题;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仍然难办等问题;解决及时行乐、特权现象和挥霍浪费、奢靡享乐“隐形”、“变种”, 楼堂馆所变身“创业大厦”、“研发中心”,公款吃喝转入隐蔽场所,利用电子礼品卡收礼送礼,红白喜事不请客但收礼等问题。

分层分类解决重点问题。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解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市、县直属单位重点解决庸懒散拖、推诿扯皮等问题;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重点解决吃拿卡要、执法不公等问题;国有企业重点解决随意决策、铺张浪费等问题;乡镇、街道重点解决责任心不强、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村、社区等基层组织重点解决软弱无力、优亲厚友等问题。

推进专项整治不留“死角”。继续深入落实中央部署的“7+4”专项整治任务,同时要开展“会所中的歪风”、培训中心的腐败浪费、一些地方政府举债建豪楼造地标等奢华浪费建设、“裸官”问题、干部“走读”、“吃空饷”、收“红包”及购物卡、党员干部参赌涉赌、领导干部参加天价培训、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等专项整治工作。第一批活动单位没有开展相关专项整治的,要抓紧开展,务必取得实效。

坚决纠正“为官不为”不良作风。对那些工作不在状态、萎靡不振、得过且过的,对执行中央部署要求不认真甚至变形走样的,对群众诉求推三阻四、没得好处拖着不办的,对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不上心、不研究,不违规不违纪但也不干事不担责不作为的,要从严监督问责,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要把履职尽责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及时发现和选拔使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树立正确导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积极作为。

二、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努力为群众办成几件实事好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梳理听取意见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对目前能够解决的马上办,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限期办,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着眼利民便民,从小事改起,从解决群众饮水、行路、用电、环境卫生、物业管理、老旧小区设施维修等具体困难做起,特别要关爱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带着感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各地各单位都要作出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实事进展情况要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以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为群众解难事。对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目前有条件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信访积案中反映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牵头负责,强化责任,集中攻坚,努力解决。对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等情况复杂、涉及面大,单靠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上级党委和政府要摆上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千方百计推动解决,既不能束之高阁、绕着走、往外推,也不能说大话甚至乱开政策口子、过分承诺、不可持续,更不能用花拳绣腿的“面子工程”糊弄群众。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