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长汀的实践与启示

qzlx.fjnet.cn 2014-05-25 11:17  魏东 来源:闽西日报 

一枝一叶总关情春风化雨八十载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长汀的实践与启示

□ 魏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所在地,号称“红色小上海”。长汀是革命圣地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光辉著作在这里诞生。

1929年3月13日至1933年12月间,毛泽东先后七次来到长汀开展社会调查和革命活动,三次深入长汀城区、南山等地,与农户和基层工会、商会工作人员等同吃同住同劳动,促膝谈心,关心工人弟兄的安危冷暖,听取意见。通过调查,毛泽东同志结合江西长岗乡、福建才溪乡调查的情况,在长汀福音医院休养所治病期间起草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提出了要关心群众生活问题,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方面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好红军家属犁田耕地收割等生产问题,为群众谋利益,从而赢得群众的拥护;要注意工作方法问题,抛弃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学会做生意,发展经济,帮助群众解决后顾之忧。毛泽东同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苏区引起强烈反响。长汀苏区的干部采取“夜访贫农解忧难,组织耕田服务队;表彰红军好家属,发放红属优待证;打击奸商稳物价,发展生产活流通……在第五次反“围剿”中,1934年9月23日,松毛岭的保卫战打响,长汀县南山钟屋村(中复村)卸下所有门板作担架,除了留下老人看守孩子外,所有的人都参加担架队,抢救伤员或参战,出现了“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的感人场面。正是由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长征后,在册的长汀烈士多达6657人,居福建之首。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长汀县委、县政府领导把“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强主导产业、治理水土流失、实施民生工程、努力践行群众路线,造福老区人民。2004—200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出现了“长汀现象”,并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2000年以来,长汀紧抓机遇,“筑巢引凤”,开辟了长汀经济开发区,充分利用城乡充裕的劳动力、地下的稀土矿藏等优势,吸引央企、沿海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探索了一条“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并举”的路子,目前已经形成了“3+2”的主导产业发展格局。2012年,“3+2”产业实现产值104亿元,比1985年增长了近40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比1985年增长了118倍。

“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的真实写照。面对南方的“火焰山”和“戈壁滩”,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总结了水土保持《三字经》,组织省市八个单位集中扶持治理;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了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省里每年拨给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一扶就是十几年。长汀采取封禁造林、落实林权、生态移民等综合措施。 2000年以来,累计治理面积达117.8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现在的79.4%,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到91%,生态环境大为改善。长汀的治理模式与成效被水利部和院士专家考察团誉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习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他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鼓励我们继续深化治理,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夺取全面胜利。

同时,长汀发动群众实施了水、电、路、通讯、广播“村村通工程”,对学校和医院改扩建,完成了319国道改扩建,开通了龙长高速、赣龙铁路,打破了发展瓶颈。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劳动就业、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会养老等难点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解决业有所就、病有所医等问题,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仅1.28%;城乡低保和新农合参合率覆盖率达100%,新农保参保率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19年来实施“造福工程”搬迁4261户20221人,实现了“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富得起、和得来”。

坚持每月15日的县委书记大接访、公检法三长大接访,并变上访为下访,组织全县科级干部开展“联乡挂村帮户建点”等活动,深入乡村农户,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百姓诉求,做到“遭遇不幸必访、婚丧嫁娶必访、家庭纠纷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生活困难必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建立“一站式窗口” 保姆式办公,坚持 “马上就办”、“直查快办”,建立刚性的效能督查问责制,优化发展软环境,近十年没有出现市级以上的信访事件。

责任编辑:黄丽红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