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服务本领 践行群众路线

qzlx.fjnet.cn 2014-02-10 17:05  张国生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全面展开,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面更广,且面对面地接触亿万群众,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的论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突出做好这方面工作”。乡镇党委是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开展群众性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基层党员干部开展群众性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乡镇基层党委必须按照中央的具体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除“四风”为总抓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引领并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更多的正能量。

增强服务本领是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政治定力的内在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政治定力是领导干部定行定心之力,是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集中反映。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有的把人民服务当作“口号”,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有的不深入实际,不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盲目服务;有的没有真正的服务本领,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等这一些,都是宗旨意识不强的表现。对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宗旨意识,政治定力不是空洞的说教,政治定力就要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政治定力,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在思想上坚定宗旨意识,保持政治定力。要深入群众,自觉走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通过解决群众一桩桩小事,不断实践党的宗旨意识,在实践中体现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只有在思想上和行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才会有行动上政治定力;只有在服务群众中不断修炼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才能更加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

增强服务本领,不仅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更要向群众学。服务本领是自身知识技能的综合体现,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和实践才能增强自身的服务本领。要向书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学习适用于农业农村的科学技术知识,运用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引领群众。要不断地向实践学,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水平,在实践中完善自身的技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蕴含于群众之中。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是我党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正确经验,历史证明,什么时候脱离群众,我们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一些基层干部看似每天都与群众打交道,但是不会与群众沟通,不善于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不能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等等一些现象,实质上就是脱离群众的表现。要增强服务本领,必须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融入于广大群众,做群众的学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去熟悉、去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到群众中去寻求答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困难面前,是束手无策、畏缩不前,还是克难攻坚、奋力前行?作为领导干部理所应当选择后者,应该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努力解决困难。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只有不断地向群众学,才能不断提高服务的本领。

增强服务本领必须贯彻群众性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在亿万群众的家门口进行,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看群众是否满意,关键看党员干部的服务是否到位到点。基层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解决群众的所需所想。从解决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做事,从解答群众每一次咨询做起,倾听群众呼声,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把为群众办实事,求实效作为服务群众最高的目标去追求。要走进群众,认真查找服务群众的问题。结合群众性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心走进群众,真诚求教于群众,想方设法让群众提意见。揭问题,特别是在“四风”方面的问题和意见。群众的意见问题就是党员干部努力的方向。要对照群众的问题和意见切实加以整改。群众是最好的镜子,通过照出来的问题,切实拟订整改举措,并把整改举措让群众知晓,让群众监督,确保整改到位,增添群众对我们党的认知度、信任度、亲密度。

党的群众性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增强服务本领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每一个党员干部只有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才能自觉增强服务本领,才能自觉去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带领亿万群众朝着实现“中国梦”这一共同目标而拼搏!

责任编辑:黄丽红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